• 车界论坛

付炳锋:夯实产业基础,践行高质量发展,迎接汽车百年变局新局面的到来

发布日期:2023-10-20
打印

1697770516818405.jpg

付炳锋

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


夯实产业基础,践行高质量发展

迎接汽车百年变局新局面的到来


一、中国汽车产业十年发展取得巨大成就

1.产业规模跃上新台阶,行业地位愈发重要。当前,我国拥有全球最大的用户体量,已成为全球最活跃的汽车市场。汽车行业一直是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。十年来,汽车消费零售总额从2.4万亿元,增长至4.6万亿元,占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10%以上,是消费市场的重要支撑,起到了“压舱石”的作用。

2.技术创新实现新突破,新能源智能网联汽车引领行业发展。早在“十五”期间,国家“863”计划—“电动汽车重大专项”就确立了“三纵三横”的总体研发布局,创新成果加快产业化,建立了电动化转型的领先优势。燃料电池示范应用范围不断扩大,跨地域氢能高速带即将形成,对我国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利用,将发挥重要作用。新一代信息技术的蓬勃发展,使汽车行业走向智能化时代。

3.产业政策体系完备,有效保障行业稳定运行。十年来,我国建立了较为完备的政策法规体系,从战略上进行了顶层设计和中长期规划,对产业转型升级起到了重要的引领作用。在行业运行层面,先后多次推出有针对性促消费的政策,如乘用车购置税减半政策,便发挥了重要作用,加之地方政府积极配合,推出一系列稳增长、促消费配套措施,确保了汽车行业运行在正常轨道。

4.培育形成超大规模汽车市场,中国品牌发挥主场作用。十年来,中国培育了全球最大的汽车消费市场,为全球车企带来良好的发展机遇,增强了企业抗风险能力。中国消费者也乐于接受新事物,很大程度上加速了电动化、智能化转型。中国品牌乘用车企业充分发挥主场优势,品牌向上取得长足进步,市场占有率已经达到接近50%。与此同时,中国也成为汽车主要出口国,标志着中国制造竞争力稳步提升。

二、中国汽车产业在转型中锤炼出超强韧性

1.汽车产业经受住了市场的考验。2017年销量达到顶峰后,市场连续三年下降,行业进入深度调整期。落后产能逐渐被市场淘汰,电动化、智能化成为行业发展新动能,2021年结束了“三连降”。2022年,汽车产业继续保持增长态势。乘用车较早进入转型调整期,实现良性发展。叠加稳增长、促消费政策实施,乘用车市场呈现较快增长。2022年,新能源乘用车占比已达27.8%,明显高于商用车。

2.汽车产业经受住了转型的挑战。近年来,汽车行业持续加大在新能源智能网联上的投入,开发新平台产品,构建新技术体系,实现成功转身,取得了亮眼的成绩。造车新势力、ICT企业率先抓住转型机遇,纷纷入局,在销量、品牌认知等方面取得了不俗的成绩。目前,造车新势力在乘用车领域占比超6%,占新能源乘用车份额超20%。

3.汽车产业经受住了疫情的磨练。面对突如其来的巨大冲击,汽车企业扎实推进复工复产,坚定了全行业信心,积累了宝贵的抗疫经验。在此期间,行业主管部门有效发挥作用,工信部建立汽车产业链供应链畅通协调平台,做好要素服务保障;交通部积极落实通行费减免等政策。充分体现了政府强大的应急响应能力,确保行业运行回归正常轨道。特殊时期,汽车企业充分彰显社会责任,生产抗疫物资,全力驰援抗疫一线,为保民生、稳增长发挥了积极作用。

4.汽车产业面临供应链的新挑战。近几年,全球供应链体系遭受到贸易脱钩和技术脱钩等人为干扰,半导体、动力电池原材料等关键资源成为巨大制约,给企业正常经营带来严重冲击。行业主管部门加强运行调度,企业多方寻求解决方案,付出巨大成本,力保行业平稳运行。

三、中国汽车产业高质量发展进入新阶段

1.构建中国式智能网联汽车产业融合生态。近年来,我国汽车产业智能化水平不断提升,场景应用推陈出新。但本土汽车基础软件,尤其是操作系统核心技术依旧薄弱,研发较为分散,尚未形成规模化效应和行业合力。因此,聚焦操作系统内核,由内向外逐级延伸,打造支撑单车智能和车路协同的底层技术,是当前最紧迫的任务。

2.践行“双碳”战略。低碳化是开启国际市场的金钥匙,我们要把握机遇,主动参与国际大循环。汽车行业碳排放要全生命周期系统考虑,分过程各负其责。车企不仅要在制造过程,在带动上游,服务下游方面,也要为全生命周期降碳提供技术支持,全面带动相关工业体系进一步缩小差距,实现高质量发展。

文章转自公众号:新能源汽车蓝皮书