三明埔岭汽车工业园交出亮眼的成绩单

发布日期:2021-03-05
打印

 

 

  岁末年初,三明埔岭汽车工业园内,一派生机勃勃,各个厂区,各条生产线上,机器高速运转,工人紧张忙碌,产品源源不断出厂…… 

  2020年,埔岭汽车工业园深入开展“五比五晒”项目竞赛及“项目攻坚年”活动,在年终岁末交出了一份亮眼的“成绩单”: 

龙头态势好,截至11月,园区龙头企业重汽海西累计产量同比增长113.89%;销售量同比增长103.16%;营业额同比增长87.21%;实交税金总额同比增长230.91%,预计全年可实现产销翻番目标。

经济指标优,1至11月,园区完成规模以上工业产值66.26亿元,完成固定资产投资4.05亿元,全年预计实现税收4500万元,比增160%;“五个一批” 新开工项目4个,投产项目4个。

招商效果实,围绕补链强链延链,今年园区已引进汽车产业链配套项目6个,实现引资8.15亿元,有力推动汽车零部件配套产业集聚。 

  “我们园区积极融入全市发展大局,进一步深化‘五比五晒’和项目攻坚年活动,主动对接服务龙头企业,围绕供应链招商,推进汽车产业集聚,同时突出项目带动,强化企业服务,拓展融资渠道,力促当地经济高质量发展。”永安市政协副主席、三明埔岭汽车工业园区党工委副书记、园区日常工作负责人陈根潘介绍。  

  改革创新壮“龙头” 

  岁末,在中国重汽集团福建海西汽车有限公司总装车间一派繁忙景象:底盘预装、车辆内装、初步调试……工人们正娴熟地把一个个汽车零部件,精准地安装在车架上,五六分钟后,一辆崭新的二类底盘车“诞生”。半年前,就在这条生产线上,组装一辆同类型的二类底盘车,有时需耗时10几分钟,甚至更长,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生产效率。 

  问题的症结在哪儿?不同车型的组装时间有差异,此前所有车型都在一条生产线上,难免造成互相等的现象。重汽海西总装部经理坦言。“卡脖子”问题怎么破解?重汽海西成立总装二线,挑选近60名技术工人,专门负责组装耗时长的车型和新品、特品车。两条总装生产线“并驾齐驱”,生产效率大幅提升! 

  市场倒逼企业变革。年初虽有新冠肺炎疫情影响,但商用车市场火爆,重汽海西的生产订单大幅增多。面对新形势,优化生产线、明确责任担当、进行技术革新等,都是重汽海西给出的答案。总装部门还通过逐一解决物料准备不到位、装配不及时、技术难题处理滞后等问题,使总装生产线的急停时间,从平均每天约200分钟,减少到了约30分钟。这也意味着,相同工作量下,总装车间工人的工作时长大大缩短! 

  目前,总装部单班日产稳定在130辆份,最高日产达140辆份,停线时间持续减少,多次单车停线时间取得小于10秒的优秀记录。 

  变革,也源于内生动力。2020年是重汽海西成立10周年,作为三明汽车行业的“龙头”,重汽海西步入了发展新纪元。“我们没有退路,只有勇往直前。”公司老骨干马兆岭回答得很坚定。 

  创新引领绿色发展。经过1年多“蛰伏”,重汽海西推出增程式新能源轻卡豪曼冷藏版车型,这是国内首款量产增程轻卡,首批20台车辆已交付使用,备受用户好评。目前,第二批100台订单正筹备生产。 

  面对国家政策和市场需求变化,重汽海西推出H3轻量化6×4小三轴自卸车、H5轻量化8×4四轴自卸车,通过对汽车零部件重量测量和轻量化方案制定,做到了行业同系列产品重量最低。 

  “车身减轻,载货量随之增加,自然成为客户的首选。”重汽海西技术中心副主任郑开淼说,两款轻量化车型共销售了千余台。 

  《轻型汽车污染物排放限值及测量方法(中国第六阶段)》正式实施,中国汽车行业将迎来更大的机遇和挑战。这几年,重汽海西加大创新力度,优化升级尾气处理系统,并全面提升车辆性能,早已做好了应对新标准的充足准备。 

  而人才,就是科技创新的关键。拉铆螺母、无痕点焊、汽车白车身散件运输器具……走进重汽海西赖志永劳模创新工作室,一项项实用性发明专利,令人肃然起敬。 公司重视人才培养,为技术创新提供了良好的平台。目前,赖志永已获发明专利3项、实用新型专利9项,并在全国、福建省的技术创新成果评选中荣获多个奖项,在省级刊物上发表多篇论文。   

  产业配套强“链条” 

  龙头昂起,龙身舞动。随着重汽海西的逆势增长,园区以它为中心的各类配套企业,也焕发着勃勃生机,汽车产业链条逐渐粗壮,集群产值蒸蒸日上。 

  永安福铮汽车配件有限公司成立于2017年,为重汽海西配套生产车架横梁件、底盘结构件。2020年,公司不仅扩建了厂房,还投入两三百万元,添置了新的生产设备,产值实现了翻番,达2000多万元。不久前,公司刚刚申请成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。紧跟“龙头”步伐,公司配套能力和水平不断提升。公司引进了两台激光切割机,不用单独开模具,加工精度更高,试制投产更快。 

  2020年,重汽海西生产的“金王子”系列车型,需要福铮公司按照设计要求,配套生产相应尺寸、形状的车架横梁件。“我们将安装孔的直径,调整缩小了0.5毫米。”公司技术兼生产副总季洪明说,公司通过调整设备、模具和工艺,很快试制出了样品,并经过反复试装、装配优化,不断降低累计误差、提高精度,最终实现了批量生产。岁末,公司还接到了400台套的配套出口订单。 

  有些时候,重汽海西急着交货,但山东、河北等外省供应商的配套件还没到货,或试装不匹配,又来不及等对方重新寄货。这时候,福铮公司充分发挥本地配套优势,经常帮忙“江湖救急”,甚至经常通宵达旦完成加急订单。 

  福铮公司为重汽海西公司做配套,而在机加工、模具等方面,目前有五六家产业链上下游企业为福铮公司提供支持。做强本地配套,为重汽海西缩短了配套件的运输、交货时间,节约了物流成本。 

  园区围绕海西汽车发展需求,通过以龙头带配套、以配套促龙头的形式,着力帮助企业补齐补强产业链条,促进零部件配套产业集聚。目前,园区已入驻的零部件配套企业达20多家。 

  为了让配套企业安心入驻,园区干部发挥“店小二”精神,从厂房、厂址的挑选,到工商营业执照办理、项目备案、银行开户等一系列繁琐事务,全程贴心服务,暖了企业主的心。 

  2020年12月,永安顺捷机械有限公司在园区注册成立。公司的总部在安徽合肥,原来就是重汽海西公司的异地配套供应商。随着配套量的提升,永安“以商引商”,将这家生产底盘固定件的企业引来园区落户,可以就近为重汽海西供货。 

  “我们园区对现有企业闲置厂房情况进行摸底,形成清单,并定期更新信息。根据不同入驻企业的需求,我们从清单中进行粗筛,供企业挑选。”园区管委会招商科科员许辉煌介绍说,他们了解到顺捷机械在厂房面积、行车吊装等方面的需求后,带着企业主一一进行实地考察,最终找到了一处1000多平方米的合适厂房。目前,公司正在忙着采购安装设备。 

  除了盘活闲置厂房资源,园区还加快汽车零部件标准化厂房建设。目前,园区汽车零部件标准化厂房(三期)9#、10#厂房已基本建设完成,预计2021年初竣工投入使用。 

  垒筑好巢引“金凤” 

  “重汽海西百分之八十的驾驶室内外饰,都由我们公司提供。”在福建永安华文汽车内饰件有限公司,负责人纪迎龙笑容满面。 

  2020年3月,华文内饰从山东搬到三明埔岭汽车工业园汽车零部件集聚区。作为属地供应商,华文内饰节省了运费,降低了成本,能以更低的价格为重汽海西供应配套产品,达到了双赢的目的。 

  事实上,园区完善的配套和工作人员暖心的服务,也是纪迎龙选择永安的理由。“我们直接租用厂房,几乎做到了‘拎包生产’,园区干部还热心地为我们解决居住、用工等问题。”他说。 

  当好企业“娘家人”,做好企业“服务员”。近年来,三明埔岭汽车工业园区管委会持续加强服务企业力度,营商环境不断优化。 

  推进校企合作,开展“二元制”培训,提升企业职工能力水平;协调市公交部门开通直达园区的公交线路2条;为企业提供职工公租房230余套、为重汽海西提供免费期10年的人才住房10套;完善永安市南门小学设施……服务贴心周到,企业主们愿把他乡作故乡。 

  2020年,园区管委会干部一手抓疫情防控,一手抓企业复工复产,共协助企业联系购买口罩3万多个,并对承租园区标准化厂房的6家企业免租三个月,帮助中小微企业降低生产成本,增强复工复产信心。 

  既有温馨服务,也有政策扶持。这两年,为支持重汽海西稳定生产,稳固市场占有份额,平稳过渡特殊时期,永安市专门研究制定了《关于支持中国重汽集团福建海西汽车有限公司发展壮大“一企一策”备忘录》。目前,已兑现2019年度“一企一策”奖励168.3384万元。  

  根据重汽海西的发展情况,我们正制定2021年度的一企一策。管委会经济发展科科长傅程明,对园区企业的情况了然于胸。 

  2020年,《三明市畅通产业循环市场循环支持制造业企业加快发展十二条措施》出台,在产品推荐、本地采购、拓展市场等方面给予汽车行业支持。为此,管委会积极开拓重汽海西的销售市场渠道。 

  2020年8月,泉州市车辆零部件协会30余家会员企业,与重汽海西开展“手拉手”供需对接,达成合作意向企业10余家;三明市首场“手拉手”对接活动举行,共10家用车单位和企业同重汽海西达成销售合作意向,签约车辆226辆、金额超亿元。 

  一次次帮扶、一场场活动,彰显了园区干部为企服务的决心;一张张订单、一步步发展,重汽海西实现了历史性跨越。 

  巢好凤来栖。2020年,管委会以重汽海西上量增效为契机,赴异地开展招商活动10余场,引进竹中竹竹制房车、商用车底盘结构件、汽车上装及玻璃等产业配套项目,完成引资8.15亿元。此外,引导物流、建筑类外地企业在园区注册,已成立物流类企业1家,建筑施工类企业2家。 

  “十四五”即将开启,管委会规划建设科科长林和鑫,规划起了新的发展蓝图:“我们计划修建职工公寓、创新孵化基地、服务中心等配套设施,以更好地满足入户企业需求。”